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绍兴头条网 ☉ 绍兴头条 ☉ 在“绿”上做文章 在“富”上求突破

在“绿”上做文章 在“富”上求突破

2018-07-14 11:48    来源:绍兴头条    作者:未知    阅读:1082次    我要评论

分享到:更多分享
导读:根据省委“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要求,前阶段系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理论,并带领环保、建设、经信等相关部门对我县生态环保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学习调研,我深深感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也给予了新昌..

  根据省委“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要求,前阶段系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理论,并带领环保、建设、经信等相关部门对我县生态环保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学习调研,我深深感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也给予了新昌生态文明再出发、富民兴县再探索的强劲动力。作为新昌来说,务必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生态兴县”发展路径,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

  新昌以天姥山为眉,以沃洲湖为眸,素有“东南眉目”之称,属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地貌特征为“八山半水分半田”,有山有水、有江有湖、有林有田,绿水与青山相伴、蓝天和白云相映,本身就是个大花园。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编制《新昌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新昌县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规划办法,成功创建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有力推动了县域环境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是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具体表现为三个“大幅”:环境质量大幅提升,新昌境内主要水系水质全部达到Ⅱ类水标准,全面消除劣Ⅴ类和Ⅴ类小微水体,2017年空气质量AQI优良率达到90.7%,PM2.5年均浓度降至35μg/m3,是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唯一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县(市、区)。生态功能大幅增强,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达到36.17%,森林覆盖率达到66.2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宜居水平大幅提升,系统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县城等创建工作,以破釜沉舟的勇气推进旧城改造和城中村园中村拆改,切实打好“三治一提升”“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两路两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攻坚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形成了三个“特色”:生态经济特色突出,自2012年省环保厅和省统计局联合发布各县(市、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结果以来,新昌生态经济分项指标连续四年排名全省第一。集约节约特色突出,2017年,全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32吨标煤/万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36.29立方米/万元,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为94万元/亩,均大大好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成功创建成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新发展特色突出,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29%,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3.8件,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0.8%,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等关键指标均居全省前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75%以上,形成了“小县大科技”发展模式。

  三是污染治理攻坚克难。实现了三个“全面”: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四项污染物指标分别累计削减24.09%、27.94%、20.50%、18.32%,超额完成考核目标。基础设施短板全面补齐。污水、垃圾、固废处理处置设施不断完善,至2017年底,共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座和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9座,16个乡镇(街道)已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2.5%,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重点行业整治全面推进。印染、化工、电镀、医药等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全部通过上级验收,金属表面处理行业污染整治、企业雨(污)水排放口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一批省市重点污染治理项目相继建成,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均达到100%。

  四是生态文化加快普及。实现了三个“提升”:宣传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达到100%,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知晓度达到91.1%。全民环保意识不断提升。深化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绿色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居住等绿色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公众绿色出行率达到59.28%。生态文明满意度不断提升。全县老百姓生态环境获得感不断增强,2017年,我县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达到79.72%,连续4年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调查中位居全市第一。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就当前来看,我县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经过调研更清晰地认识到,我县绿色发展仍有一些不足,建设生态宜居富裕的美丽新昌任重而道远:

  一是区域发展制约因素较大。新昌是个山区县,地域面积小且存狭长型地带,土地指标、空间环境等都存在一定制约。根据《新昌县环境功能区划》,我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占县域国土面积为22.48%,环境优化准入区和环境重点准入区之和占县域国土面积的比例仅为4.91%,县域内钦寸水库、长诏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地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

  二是绿色发展尚未成为自觉。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度、参与度还有待提高,部分群众还缺乏生态、绿色生活意识。部分企业经营者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全县工业企业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仍需全面普及和提升。尤其是部分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小作坊环保理念不足、管理水平较低,存在雨污混流、管网私接、物料垃圾随意堆放等问题。

  三是生态资源优势利用不足。虽然近几年我县全域旅游发展风生水起,但与兄弟县市(如天台、仙居)相比,与自身良好的生态基础和良好的旅游资源禀赋相比,我县旅游业的潜力仍未得到充分开发,乡村旅游也没有形成规模,文化旅游业仍是我县的发展短板,尤其缺少大型的生态综合项目。同时,我县丰富的高山蔬菜和瓜果等生态农业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1+6+X”的现代农业体系中,除了茶叶这个“1”一枝独秀之外,其他的“6”和“X”均缺少明显的成效。

  三、思路与对策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美”是无可替代的环境财富,更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我们要坚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产业发展,以更强举措挖潜生态禀赋,以更严要求倒逼产业升级,以更优环境吸引优质项目,大力促进生态资源向“产业资本”转变,向“发展资产”转化,在全省大花园建设中走在前列,实现“绿色资源”向“绿色发展”华丽转身。

  1.强化生态保护,厚植绿色发展优势。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夯实生态家底,没有绿色的环境,绿色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是构建生态安全空间。科学合理划定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三类空间,突出底线思维、红线思维,全面推进“多规合一”。按照山水林田湖整体保护的要求,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切实做好勘界定标,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二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全面打造治水升级版,深化“河长制”,完善“清三河”长效机制,全面整治城市内河和农村河道,确保澄潭江、新昌江、黄泽江流域水质稳定。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加快建设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备用水源。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力推进“五气合治”,有效消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做好工业VOCs污染减排。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危险废物、污泥、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和监管体系。三是守住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区监管要求,加快构筑生态屏障。加大绿地廊道建设力度,巩固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成果。加强湿地建设与保护,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建设省级湿地公园。全面推进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四是着力提升城乡颜值。以全国文明县城创建为抓手,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十大行动,积极稳妥推进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加大市容整治、立面改造、交通治堵、雨污分流等工作力度,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在集镇大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在农村全面深化“三治一提升”行动,加快实现乡村整体美、城乡全域美。

  2.秉持绿色发展,不断壮大生态经济。我县资源禀赋有限,区位优势不足,但优势在于丰富的山水资源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要善于发挥山水资源和创新优势,强化绿色产业支撑,助推绿色崛起,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一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把整治农村环境与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村富裕相结合,把农业生态化与品牌化、科技化、信息化、适度规模化相嵌入,着力构建高集约度、高附加值、高外向型农业体系。坚持“基地化推动、产业化带动、品牌化促动”,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六大特色农业块状产业和林下经济,积极打造集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品牌创建——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经营组织。二是大力发展绿色工业。按照“绿色化”“高端化”“集聚化”“三化”要求,发展生态友好型工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提升。坚持新兴产业培育并举和传统产业改造,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巩固发展高端制造、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通用航空、新材料、信息经济三大新兴产业,以轴承行业成批推广智能制造带动面上胶囊、纺机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推进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新昌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新建、搬迁企业和项目园区化、集聚化发展,推进化工、医药等重点行业的资源消耗减量化,着力构建循环型产业链。加快亩产效益倒逼转型,全面深化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运用亩产效益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坚决打破“僵尸企业”、落后产能、“低小散”产业等拖累转型升级的“坛坛罐罐”,加快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三是大力发展绿色旅游业。按照打造长三角知名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定位,着力构建旅游空间全区域、旅游产业全领域、旅游受益全民化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打造全省领先的绿色发展高地、健康养生福地。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主抓手,推进“旅游+”和智慧旅游发展,加快梅溪湖休闲养生园、安岚酒店等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完成大佛寺国家5A级景区创建,重点做好唐诗文化的挖掘提炼和天姥山的保护开发,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全力做好文旅结合文章,提升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的价值。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鼓励各村学习借鉴下岩贝、班竹、董村村等的经验模式,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本地特色的生态旅游新模式,加快让美丽资源真正转化为美丽经济。

  3.坚持全民共享,创造美好绿色生活。在发展绿色生产方式的同时,努力构筑绿色惠民、绿色承诺的绿色生活方式,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一是构建生态人文氛围。挖掘传承新昌生态文化基因,加大新昌生态文化深度整理,打造富有新昌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坚持文化惠民,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提升全民生态人文素养。二是形成绿色消费风尚。积极推行绿色办公、绿色建筑、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绿色生活方式,鼓励使用绿色环保产品,制定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和措施。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体系建设,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三是深化绿色系列创建。持续推进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饭店等绿色细胞创建,将创建深入到社会各方面、各领域、各阶层,以绿色创建引领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四是完善生态体制机制。严格落实“五个最严”制度,抓紧制定和修订与之配套的相关规划、政策和办法。逐步增加生态文明考核权重,建立奖惩分明的差异化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全面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全面建立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建立红线管控制度,设立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质量底线,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完善以政府补偿、碳汇市场交易和社会捐助为主的“三位一体”生态补偿机制。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系自媒体平台,只提供交流信息,所有文章、贴子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我们将作删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