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绍兴头条网 ☉ 女性话题 ☉ 陕西交通女作家白莹散文《父亲》

陕西交通女作家白莹散文《父亲》

2018-11-18 22:03    来源:    作者:    阅读:709次    我要评论

分享到:更多分享
父 亲
作者白莹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常听崔京浩的《父亲》,常常被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父亲与子女之间沉默而又不易觉察的琐碎情感所感染的泪流满面。脑海中有关乎父亲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我的父亲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地地道道的农民。但父亲又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手艺人,名字或许好多人都不知道,但他的手艺确是在十里八乡很有名气的。人们叫他“白呀漆匠”,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油漆工。
八十年代初,父亲成家立业。那时的农村人,迫于生计,出外谋一技之长的人很多,有学木匠、泥瓦工的,也有学裁缝的,父亲则跟随一位颇有名气的老漆匠学起了油漆的手艺。俗话说:握一技之长,走遍天下都不怕。父亲凭借着吃苦耐劳的勤奋学习和心灵手巧,终于掌握了油漆物件的整道工序——打砂纸、刮腻子、刷漆、捏泥人,画材头等等。父亲学成归来,起初,只是接一些刷柜子、桌子的零活。手艺渐精后,便开始接油漆棺木的活了。棺材这个字眼,在我的印象中始终是黑漆漆的很恐怖,但父亲却把它当做了除农活外最重要的一项贴补家用的工作。漆棺材分土漆(生漆)和洋漆。记得小时候,父亲和母亲常在院子里用布过漆(过滤杂质),还不让我看,说是“漆咬人”。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这个“漆咬人”很害怕,到渐渐长大了,才明白那是生漆过敏,过敏的地方一大片一大片红红的像长了痱子一样,奇痒无比,直到挠的出血痒才减轻。
八九十年代的农村大多数都讲究用土漆,因为土漆油漆的棺木耐放、不易腐烂,又隔味道,现在农村人大都喜欢用洋漆,快速又省钱。也有富裕的人家用上好的松木给老人割好寿棺,请技艺高强的漆匠进行油漆,材的四面都要画上画,粘上提前捏好的泥人,并上好颜色,棺材内木头接缝处也要用白洋布封住,然后用漆封实,以免有味道溢出,最后还要用色彩鲜艳的大红流苏布罩盖上,装扮的很漂亮。漆棺材不仅要讲究棺木漆的黝黑发亮,还要画好材头,可以说,材头是整副棺材的核心,材头的画大都是些吉祥图案、二十四孝之类的,民俗味道十足,而父亲通过不断学习画画,技巧渐渐精妙,画出的材头丰富饱满,捏的泥人栩栩如生。在我们那里,好多人都慕名而来,父亲的手艺成了香饽饽。父亲每次做完一家的活,除了钱的收入外,还有一些实惠的东西,譬如:毛巾、胰子、水果糖、烟酒、鸡蛋糕或小点心。每次听母亲说父亲回来时,我便迫不及待的翻开父亲随身的背包,拿出里面的吃货,乐呵呵的吃起来。我总是不愿意到父亲跟前去,害怕他那双因长久从事油漆活而变的黝黑裂痕斑斑的双手。但父亲总是宠溺的摸摸我东躲西闪的头,笑呵呵的看着我。而我却不知道那是一种爱,一种父亲对女儿无声胜有声的爱。
除过油漆棺木,父亲还会做玻璃钢桌子。首先给桌面上刮上腻子,用细砂纸磨平后,再均匀的抹上白乳胶,然后挑选出花色鲜艳俏丽的花布或花纸,平整的铺在上面,压实后刷上树脂漆,用磙子不停来回滚动,使其不产生气泡,最后晾干即可。一张漂亮的玻璃钢桌面就做成了。
现今,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种手艺,方圆几十里才有那么一个,而且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人。父亲也没有带徒弟,有时,半开玩笑的说父亲:师爷传的手艺到父亲这代就失传了。父亲总是笑笑说:“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干这种事情啊!”是的,现在的年轻人几乎没人学油漆棺木的,而这种手艺又很特别,师傅选徒也很挑剔,加之农村人讲究迷信,说是与死人打交道的事情要八字够硬、胆大心巧、还得不怕生漆,尤其是死人入殓后,还要叫漆匠去封材口,那可是正儿八经要与死人打照面的事情,身上难免会沾上晦气。所以,下不了苦工、没有恒心的人就吃不了这碗饭。
父亲的油漆活已经从单纯的粉刷柜子、油漆棺木发展成团队式了。父亲不善言谈,有小辈的包好活,叫上父亲,然后上北乡,下南乡的去给人粉刷房子、家具。现在除了粉刷之类的活,父亲还继续着他的油漆棺木的活,有很远地方的人也慕名请父亲去为老人漆寿材。
心疼已近60岁的父亲如此长年累月的跑,叫他歇一下不要再这样累了,可父亲总是闲不住,说自己能跑得动,多做一些,儿女们就少操一份心、少受一份累。听到父亲如此说,心里满满的愧疚。
父亲老了,他的手艺也没有继承的人,现在越来越多的火葬代替了最原始的土葬,只有农村人还保存着这种习俗。我想,再过十年,或者二十年,亦或是再久一点,这种手艺便要失传了。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系自媒体平台,只提供交流信息,所有文章、贴子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我们将作删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