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绍兴头条网 ☉ 社会视角 ☉ 西安知青作家丁晨“小巷往事”专栏:《小巷鼓乐传千年》

西安知青作家丁晨“小巷往事”专栏:《小巷鼓乐传千年》

2019-06-15 17:2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阅读:216次    我要评论

分享到:更多分享


编者题记:

    2019年1月11日《西安晚报》刊登作家丁晨的散文《小巷鼓乐传千年》,由于报纸版面所限,删节不少。近日,该作者专访了一些大吉厂原住民老户,补充了一些珍贵资信。《中华人物百科网》现予以转发,以飨读者。



“小巷往事”专栏

                                 
           小巷鼓乐传千年

                  文/丁晨
                  
       在我曾经生活过30个春秋的西安老街巷大吉厂,在拆迁改造前,一直叫大吉厂巷。虽然经过多次的老街巷改造,早已面目全非。昔日的居民住宅四合院小巷子,已变成飞甍重檐,古色古香,买卖书画、文房四宝的商业一条街;昔日的“丁”字型小巷子,东西两端巷子已不复存在,仅剩下了书院门南侧纵深约90多米的一段,现叫大吉昌。



图一:左为大吉昌鼓乐社长苗捷,中为作者丁晨,右为大吉昌鼓乐社长老师苗永泰)


      但是,就是当今这个平日里显得安详宁静小巷子,其实自古就是一条充满着文化气息和民俗氛围的喧嚣热闹巷子。 
      溯源大吉厂巷的历史,唐时大吉厂斗鸡风靡一时,官员、贵族子弟多参与其中,一到晚上这里热闹非凡,成为一个喧嚣的娱乐场。
     初唐诗人宋之问《长安路》诗曰:
     绿柳开复合,红尘聚还散。
     日晚斗鸡场,经过狭斜看。
     就是对斗鸡场的描述。唐时大吉厂除了斗鸡外,还是演奏鼓乐、表演舞蹈的娱乐场所,有鼓乐社流传至今。因“鸡场”“吉厂”谐音,名字就演变、雅化为大吉厂,后来为图个祥瑞之意,改为今天的“大吉昌”了。其实,叫大吉厂巷,一点也不大,只是一个狭窄的小巷子。


      (图二:左为作者,中为92岁 伊彩萍老人,右为发小韩克信。)


     老的大吉厂巷曾有三座古庙,即东头的观音庙、丁字路口的黑虎庙和西头的娘娘庙。过去一直保留着过庙会的传统。每逢春节,小巷庙里,就鼓乐声声。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巷子里祭拜财神要过会;六月十九是观音成道日,拜菩萨要过会;七月七日乞巧节,娘娘庙还要过会。鼓乐是庙会的重头戏,乐声还未响起,爱听鼓乐的长辈们就蜂拥而至,他们不听完演奏决不散去。我当年还是个学生娃,听不懂,看一会热闹,就溜了。遗憾的是三座庙内的神像早已毁于“文革”,庙也看不到了。
       大吉厂鼓乐闻名遐迩,表演也是从唐朝一直流传至今。



      (图三:鼓乐社创始人裴玉杰老艺人)

      大吉厂巷表演鼓乐的是成立于1918年的“大吉厂鼓乐社”。鼓乐社曾活动于大吉厂巷三座古庙中。其主要创始人傅振中、裴玉杰、周鼎山都是西安响当当的鼓乐高手,为大吉厂鼓乐社的组建和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年有一面印着“大吉厂鼓乐社”几个字的大红旗,这面旗长2米、宽0.80米,两边用木棒支撑、四周镶着金边,有劲的棒小伙才能扛起。这面大旗一扛,后面就哗啦啦地跟满了人群。


         (图四:鼓乐社创始人周鼎山先生)

       从艺术风格上看,大吉厂鼓乐社属僧派,该社早期曾拜师于西仓鼓乐社名家谢青莲、程金林,不但接受了西仓鼓乐社的传统、风格,而且在鼓乐艺术上有新的发展。为了与其它鼓乐社交流,大吉厂鼓乐社的周鼎山等艺师常与三义庙、风火洞等兄弟乐社合作演奏,并传授行乐的技艺。鼓乐社现存有清朝双云锣以及民国时期购买的枕梆子、匀孔笛、笙等文物,著名古筝演奏家曲云和笛师周志礼都是该社成员。

      半个多世纪以来,大吉厂鼓乐社以其清新明丽、古雅纯净的艺术风格相传下来。原大吉厂15号的著名音乐人杨家祯等演奏的《双云锣八拍坐乐》及商调《游月宫》《满园春》等曲目,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方面,体现了该乐社古雅清新、结构严谨的特点。如在传统鼓乐的用调方面,该乐社仍能以六、尺、上、五四个调分别演奏出不同情趣的不少古老乐曲,如:六调行乐《玉娇枝》,尺调《绣裙儿》、《青天歌》,上调《步步娇》,五调《乱八仙·满园春》等。



       
       (图五:著名民间音乐家杨家桢在领奏)

        杨家祯先生最大的贡献,就是把最早的祭祀音乐改造成好听的雅乐。杨老先生1980年去世,享年77岁。当年陕西省广播电台专门发讣告,悼念著名民间音乐家杨家祯同志。
        长年累月,每逢重大节日,或有大的活动,大吉厂鼓乐社都会以精湛的演奏参加礼乐仪仗,一直活跃在古城西安和其他地方。
       1946年,在西安东大街原陕西日报旧址(陕西国民党部),为蒋介石秘书等高官演奏鼓乐。
       1947年7月,在长安县南五台庙会演出结束后,应蒋介石秘书特别邀请,在常宁宫进行了演出活动。
       1948年在西安南院门西安广播电台,成功演出,并现场播放。
       1952年奉西安市政府命令,鼓乐演奏为杨虎城将军送灵。          1959年,参加西安市国庆十周年彩车游行活动。
       1985年参加西北音乐周《长安音乐会》演出活动。


   
       1987年6月,大吉厂鼓乐社同周至县南集贤乐社、长安县何家营乐社等一道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华夏之声”音乐会及“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传统音乐讨论会”的演出,受到了中外音乐界的好评。随着我国音乐界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发掘,近年来根据大吉厂鼓乐社的保留曲目《玉明伞》及清吹曲编创的弦乐四重奏、古筝独奏等曲目分别在国内和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西安鼓乐之所以好听,是因为其乐谱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入宫廷音乐,又在安史之乱中随乐师传入民间,被誉为“盛唐余响”、“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西安鼓乐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级非遗名录,大吉厂鼓乐社就是西安鼓乐的传承者之一。


     
      西安鼓乐的演奏形式有坐乐、行乐两种。
       坐乐即室内演奏的鼓乐艺术形式。我们小孩子根本坐不住,就是看个热闹就走了。
       行乐比坐乐简单,它的演奏以曲调为主,吹吹打打,节奏乐器只起伴奏、击拍作用,多用于街道行进和庙会的群众场合。我们娃娃一有机会,就跟在行乐队伍后边,喊着,嚷着,疯着,好不热闹啊!
       西安鼓乐是我国古代音乐的遗存之一,它特有的复杂曲体和丰富的特性乐汇、旋法及乐器配置形式成为破解中国古代音乐艺术谜团的珍贵佐证。它大量的传谱曲目丰富了中华音乐文化宝库,为进一步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现代音乐的强势进蚀,原西安鼓乐赖以生存的民间人文环境——民间庙会形式正在逐步消亡,生存土壤正在消失,加之老艺人相继谢世,后继乏人,相传千年的西安鼓乐,亟待需要抢救和保护。
        2016年9月,由西安音乐学院策划、监制的《西安鼓乐传统曲牌演奏珍赏集》,2018年成功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音像制品出版规划骨干工程《中国音乐文化遗产典藏——世界非遗篇》,一下扩大了西安鼓乐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而这《西安鼓乐传统曲牌演奏珍赏集》就入选了大吉昌鼓乐社的一些作品。
       古曲新作,老树新枝,小巷鼓乐,名声再振!
       鼓乐社精湛的演奏,优美的旋律,不但在群众中享有良好的口碑,也吸引了一些国内外艺术家的好奇和好评。英国钟斯迪和英国琵琶演奏家程玉、日本东晓子,以及台湾、香港等学者,还专访了周鼎山之子周志礼老艺人。
       近日,笔者造访了原大吉厂14号、曾管理过大吉厂鼓乐社钱财、今年92岁的伊彩萍老人和一些大吉厂的原住民,获悉建国后刘江泉、郑义、原大吉厂21号马保泉、周鼎上之子周志礼、原大吉厂16号苗德泰、苗冬泰等人,都不辞辛劳,热心为鼓乐社操劳服务。他们中有的人被鼓乐社称之为“会头”。所谓会头,即开会议事的召集人。他们都是西安大吉厂鼓乐社的功臣,为西安鼓乐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今日,原大吉厂16号30多岁的苗捷是现在大吉昌鼓乐社的社长,他的叔叔、今年71岁的苗永泰是鼓乐社老师。叔侄俩,不畏艰难,一直坚守着这块流传千年的传统文化阵地,带领鼓乐社人员学习、排练、演出,掌管着大吉昌鼓乐社的大旗不倒,使这面大旗不时在祖国各地飘荡……
         

作者简介:



        丁晨,笔名奕言,生于1947年,河北省任县人。“老三届”知青、高级编辑、大学文化程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陕西交通报》副总编辑、陕西省交通作家协会主席、《中国公路》杂志终身记者、陕西省作协理事、陕西省作协报告文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1982年开始在《工人文艺》发表短篇小说《梨》至今,在全国各类报刊、网络发表短篇小说、散文、史话、报告文学和新闻作品上百万字。出版个人散文集《秋叶》《迟到的欣慰》《幽敻含光门》《寻找》4部,主编和参与编著的文学作品集、好新闻作品集锦和交通史志等30余部已出版发行。

        散文《永远的铺路石》获2001年《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三等奖;散文《乍见周庄》获中国散文学会2010年全国散文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并编入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散文作家精品集》;散文《迟到的欣慰》获中国散文学会2010年“中国当代散文奖”并编入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散文家大词典》;报告文学《梦圆中国第一隧——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纪实》,获2011年省作协主办的陕西首届”报告文学征文大赛最佳文学作品奖。长期坚持散文写作,笔耕不辍,其散文创作个人成就词条,编入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散文家大词典》。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系自媒体平台,只提供交流信息,所有文章、贴子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我们将作删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