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绍兴头条网 ☉ 社会视角 ☉ 日照衡中:在“问题生”的教育和帮扶上,要立足于“五感”发力

日照衡中:在“问题生”的教育和帮扶上,要立足于“五感”发力

2020-10-26 20:41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阅读:72次    我要评论

分享到:更多分享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二中学教师朱华忠出版发行了四本教育专著,回顾近三十年的教育生涯,他认为:在“问题生”的教育和帮扶上,要立足于“五感”发力,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感受教育的温度,触摸到心中的快乐。

一、给“问题生”足够的安全感

马斯洛认为,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感到被拒绝,感到不被接受,感到受冷落,或者受到嫉恨、受到歧视;感到孤独、被遗忘、被遗弃;经常感到威胁、危险和焦虑;将他人视为基本上是坏的、恶的、自私的或危险的;对他人抱不信任、嫉妒、傲慢、仇恨、敌视的态度、悲观倾向、总倾向于不满足。紧张的感觉以及由紧张引起的疲劳、神经质、恶梦等;表现出强迫性内省倾向,病态自责,自我过敏;罪恶和羞怯感,自我谴责倾向,甚至自杀倾向;不停息地为更安全而努力,表现出各种神经质倾向、自卫倾向、自卑、自私、自我中心。

对待问题生,有的老师动不动就批评、训斥,甚至罚抄、罚写、罚背,重则请家长,让学生整天提心吊胆。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表现出傲慢、仇恨、敌视,厌学、逃学。这些学生,在校园里、在老师面前,严重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教育活动好像照镜子,你对他笑,他也对你笑。对待“问题生”出现、发生的问题,在解决时,老师不要让学生害怕,不要给学生心理压力,要春风化雨似地给学生足够的安全感,这样才更利于老师对“问题生”的帮扶和转化。

二、给“问题生”适当的存在感

一个班级总有少数几个学生上课不听,甚至故意做小动作,总有几个学生整天喜欢无事生非,让老师头疼、束手无策。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多数老师一般是心里讨厌、进而打压、直至放弃。老师要从心理学角度去想一想:学生为什么会“调皮捣蛋”“无事生非”呢?

“无事生非”“惹是生非”,是学生想表现自己,想刷一刷自我存在感。“存在感是刷出来的”,问题生渴望做出一些不平凡的事情或举动吸引别人的注意,以获取所谓的存在感。

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深处的存在感。尤其是在课堂上,努力让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找那些不举手的学生发言,找那些做小动作的学生回答,找那些“温开水”式的学生帮忙,让他们不作学习的旁观者,给学生一个舞台,让学生去展示和表演自己,教育是心灵的舞蹈。老师要读懂学生的心灵,给学生适当的存在感的满足。

三、给“问题生”一些成功感

培植学生的成功感,需要方法、需要艺术、需要情感。一些老师心里总喜欢把学生整齐划一,这是一厢情愿的,也是不现实的,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那么优秀,“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待“问题生”,老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每个学生,要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心态去看待每个学生,要善于用“放大镜”“显微镜”去寻找、发现、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扬长避短,给自卑的心灵注入“自信”的活水,让学生看到希望,看到自身的价值,进而自觉。让“问题生”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 价值所在,给学生成功感。

人渴望被认可,渴望被表扬,渴望成就感。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潜力的,他们的心里都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在表扬和鼓励中受到鞭策和激励,体验到自身的存在价值,享受到成功和被人认可的喜悦,孩子们就会树立起自信心,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

四给“问题生”特有的归属感

对于学校归属感每个人有不同的观点:“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接受、尊重和支持的感觉,在学校生活和课堂活动中感觉自己是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级或学校的重要一员、被他人接受、被他人认为有价值及与他人成为一个整体的一种情感”“学生在一个特定的学校内感到自己受人尊重”“是学生对自己所就读的学校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愿意承担作为学校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及乐于参与学校活动”,等等。

个体需要集体,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找到快乐而健康地成长。童话大王郑渊洁曾经拿自己的儿女做了个尝试,把儿子留在家里自己来教育和培养,把女儿送入学校来教育、培养。结果,他发现个体只有融入到集体中,才能健康地、更好地成长。

归属感是在集体生活中产生的。每个班级都有几个无所事事、无事生非的“问题生”,这是不争的事实,老师要从心理学角度去思考,不难发现其原因是他们在学校班级里没有归属感,没有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没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对待不同的“问题生”,老师要积极开展诸如“合作学习小组”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以同伴、同学之间的相互吸引来增加班级和团队的吸引力,给“问题生”心灵的归属感。

五、给“问题生”必需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业、利国家、利社会,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时,要以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重。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具有驱动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一些“问题生”平时常常有丢三落四、做事马虎的坏毛病,也有一些学生任性和无知,在无意间做了错事,这些学生往往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教师作为引路人,要细心引导和耐心地帮助,以“我是谁?我来干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将来能做什么”等,让学生明确自己一言一行对自己、对他人带来的后果,明辨是非,承担责任,接受必要的规则的处罚。老师只有先分析“问题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让“问题生”在“吃一堑长一智”中增强责任感。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系自媒体平台,只提供交流信息,所有文章、贴子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我们将作删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