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绍兴头条网 ☉ 社会视角 ☉ 长岗坡下谋规划,驻镇帮扶为云浮乡村振兴注入“+”力量

长岗坡下谋规划,驻镇帮扶为云浮乡村振兴注入“+”力量

2021-10-12 10:33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南方探针    阅读:485次    我要评论

分享到:更多分享

8月,云浮市罗定市罗平镇双莲村田间,两三名农夫正躬身插秧。行走田垄上,一眼望去,满眼绿意。偶有一只白鹭从田间跃起,掠过在田地间矗立的长岗坡渡槽,直向蓝天飞去。

“两三年前这里还是窄窄的泥地,现在是平整的水泥路了。”来自省里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们边走边说,并不时抬头感慨长岗坡渡槽建造的不易和建成的魄力。这支来到罗平镇的工作队,便是由广东省国资委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组成的驻云浮市罗定市罗平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工作队前往罗平镇泗盆村桑树种植基地调研。  南方+ 董天健 拍摄工作队前往罗平镇泗盆村桑树种植基地调研。  南方+ 董天健 拍摄

“工作队到,新思路就来了。”短短两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对于罗平镇的乡民而言,已不再是新鲜事。8月初这几天,工作队与罗平当地村干部一同深入乡村紧张调研,对村的产业发展、资源优势、防止返贫监测工作、乡村振兴规划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我们来到这儿,是要帮当地产业发展‘造血’。”驻镇工作队队长刘世波数次强调,做好扎实调研,让规划先行,继而将结对帮扶的资源、人才优势带给当地,让当地借此良性发展,才能步步稳扎稳打地绘就乡村振兴的实景图。

而这背后,体现的是广东省创新性探索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新机制。广东驻镇帮镇扶村机制有机整合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力量”综合帮扶资源力量,实施“组团式”帮扶,真正让资源流通,为乡村振兴注入“+力量”。

人才+:规划先行,健全防止返贫监测机制

驱车行驶在罗平镇的主路上,人们能看到整洁的道路,以及两边不高的居民楼整齐排列着,在街边还不时能看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长岗坡·党旗红”等牌子。

“土地流转难、资金不足、人才支撑力不足等问题还制约着我们这儿的发展呀!”8月17日下午,在罗平镇委书记梁子球的办公室里,梁子球拿出一块当地产业规划图,将其靠在墙边,边指着规划图中的一处产业园,边谈起制约当地产业发展的因素。

刘世波坐在一旁,眉头紧蹙,翻开堆叠在桌上的一本本当地发展的规划图、产业发展计划表等,铿锵有力地说道:“我们工作队来了,便是要和你们一块解决这些问题。”

如何突破这些阻碍乡村振兴发展的瓶颈?驻镇工作队的到来,为当地提供了新思路,也带来了新资源和新技术,更是以“人才+”先行,以智力帮扶为当地乡村振兴作起“规划图”。

这支工作队里,队长刘世波有着多年的扶贫经验,他常年奔走在乡野田埂间,再次驻扎乡村,为乡村振兴助一把力。他笑称工作队的队员形成了一个“智囊团”,“队里有法学博士、金融助理、农村科技特派员,大家齐心协力。”

2020年12月,罗平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83户4017人全部达到“八有”标准脱贫,并按要求标识退出,相对贫困人口退出率达100%。如今,这个安静的小镇,正在全力探索“美丽新罗平”的建设,也在探索实现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梁子球翻开一本《罗平镇乡村振兴实施项目清单(8月)》,向记者介绍道,在乡村振兴方面,当地依旧把产业发展摆在首要位置。在农业方面,围绕稻米、蚕桑、蔬菜产业,推进罗平优质稻米现代农业产业园、蚕桑现代农业产业园、蔬菜种植基地的建设;在工业方面,当地计划激活罗平烟草种传统、盘活撂荒弃耕土地,打造烟草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一体的产业化生产体系。

另一方面,梁子球表示,目前全镇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家庭农场5个,当地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正不断发展。

“目前,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非常重要。”刘世波表示。在这一点上,罗平镇政府和工作队之间有着强烈的共识。

为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队利用结对帮扶的资源优势,进行大数据监测,并根据反馈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

在采访中,工作队数次提及“乡村治理数字化”。对此,工作队队员阮鉴平解释道,工作队将在罗平镇开展数字乡村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推广使用中行复兴壹号平台,助力罗平镇通过信息化手段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及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

除此之外,云浮中行分支行联动,每年向罗平镇企业或个人提供不少于5000万的贷款支持,三年不少于1亿元的授信额度,罗平镇政府每年组织两场银企对接会议,将农业扶持政策与金融服务有效对接,共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罗平镇双莲村村民在农地间忙碌。 南方+ 董天健 拍摄罗平镇双莲村村民在农地间忙碌。 南方+ 董天健 拍摄

机制+:金融助农,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

不增加企业负担,也让易返贫返困人员有尊严脱贫,当地企业带动农户致富,是罗平镇全面铺开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一环。刘世波表示,“银行+企业+农户”的助农帮扶机制,利用金融杠杆,在扶持农户之时,也助力当地企业发展。

对此,工作队队员谢锐勤进一步解释道,该帮扶方式是通过直接贷款给企业,引导企业在扩大生产的同时,挖掘合适岗位,进而聘请易返贫返困人员,为其提供稳定收入。另一方面,也通过贷款给农户,引导农户参与龙头企业增资扩股,共同享受企业发展红利。“简而言之,便是帮助当地企业良性‘造血’”。

8月中旬,在工作队入驻第二周,工作队便已推动中国银行云浮分行、罗定支行完成首期3批信用贷款110万元,采取低利率做法,推动猪油加工、木瓜种植、砂糖橘种植等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发展。

“银行+企业+农户”的助农帮扶方式还在罗平镇泗盆村有了雏形。泗盆村有近千亩桑树地,村中曾以桑树栽培、种植为主。然而,因近年桑树种植效益低,村民们都不大愿意继续种植桑树,村中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桑树地面临大面积撂荒。

村民辛启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年近50的他先前在江门从事化工行业,心里却一直牵挂着家乡的发展。

2019年,他决定回到家乡办企业,种植、生产桑叶茶,以期提高桑叶种植的效益,带动村民致富。近两年,辛启扬承包村里千余亩桑树地,作为桑叶茶的生产基地,公司也开在村里。近期,该公司也正加紧布置无菌生产车间、桑叶茶筛选生产设备等。

不过,对于如何进一步扩宽产销途径、为产品注入更多附加值,辛启扬坦言自己也仍在摸索中,而工作队的到来却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一股“春风”。

8月10日,为充分了解罗平镇当地企业情况,落实好助农帮扶举措,驻镇扶村工作队走访健宜宝桑叶茶公司、长岗坡食品公司。与公司负责人就公司的产品生产、质量认证、销售、原材料采购质量把控、带动当地村民劳动就业等情况进行交流;并了解企业目前需要帮扶情况、生产资金需求情况等。

“桑叶茶的包装可以再改进,解决罐子底部有茶叶碎渣的问题。”8月18日上午,工作队一行来到健宜宝桑叶茶公司,刘世波拿起一罐包装好的桑叶茶,轻轻晃了晃,和辛启扬就桑叶茶的包装、口感聊了起来。

除此之外,在工作队看来,缓解当地人才外流问题也亟待解决。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来到这里的半个月时间,便有十几位年轻人询问辛有关桑树茶等产业的产销前景。“家乡发展好了,我们也想留在家乡,也为家乡发展助力。”

文旅+:打造“红色文旅、绿色农旅”体系,内外合力共促镇村发展

从镇政府驱车前往双莲村,路程不过15分钟。一路上,不远处的长岗坡渡槽像横亘在晴天里的一道桥梁。

从双莲村的坡顶开去,便是长岗坡,有长岗坡渡槽经过。站在长岗坡坡顶,向远望去,5.2公里长的渡槽静静地穿过数个村庄,桥拱矗立在耕地边的道路上,渡槽将江河中的水引流至当地的金银河水库,灌溉了农田,也流淌着希望。

长岗坡渡槽是当地人民辛勤奋斗的写照,也是当地“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的侧影。近年来,罗平镇着重围绕打造“红色文旅、绿色农旅”体系,加快推进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建成了长岗坡红色旅游线路。

另外,全镇种植优质水稻3万亩、韭菜花种植基地1500亩、辣椒种植基地3000亩、蚕桑产业园5200亩......形成了以种植水稻为主,蚕桑、大豆等为辅的农业产业布局,引进深加工企业,推动产业化,并逐步开展各类“绿色农旅”体验项目。

泗盆村的“蚕海桑田”便是当地“绿色农旅”的一次尝试。工作队一行走在千余亩桑树基地里,一株株半米多高的桑树排列整齐,新生的叶子绿得饱满,瞥见近处,桑树地间开挖出一条小水沟,水静静地流淌,有几只鸭子在小水沟里戏水,也有几只在桑树下栖息;望向远处,在桑树生产基地的尽头,一条河缓缓地流向远方。

对于当地而言,工作队的到来,也意味着“内外合力”稳步推进“红色文旅、绿色农旅”特色小镇的建设。梁子球表示,罗平镇将通过对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用好用活省国资委、省中行帮扶力量,强化以镇带村、以村促镇,促进镇村联动发展水平。

目前,工作队正逐步落实罗平镇党委规划,聚焦长岗坡4A级旅游景区建设,以长岗坡渡槽为中轴,谋划打造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生态园建设,着力提升圩镇周边、环镇北路、牌坊公园等景观及配套设施。

“如何让旅客留下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驻镇工作队的队员们知道,未来三年,他们还要与当地乡民携手走过,让乡村振兴的规划图步步落实为实景图。


罗平镇泗盆村桑树种植基地在当地有“蚕海桑田”的美称。 南方+ 董天健 拍摄罗平镇泗盆村桑树种植基地在当地有“蚕海桑田”的美称。 南方+ 董天健 拍摄

驻镇手记

边走边谈 盼规划图变实景图

8月18日,我们和工作队一行来到双莲村,在村委和工作队的带领下,我们先是到村中开阔的耕地间看看。“来,一人戴一顶草帽!”工作队队长刘世波一口东北口音,笑声爽朗,待人热情。

“我们来到罗平,是实实在在想为乡镇做点实事。”工作队在调研走访过程中,和当地乡民、企业负责人的沟通交流氛围,时而轻松活泼,但更多的是严谨认真。工作队感慨当地乡村农业生态良好时,也不忘补充几句针对当地发展的建议。

“边走边落实”成了工作队走访调研的日常,他们脚踏实地走过每个村的村道。而在工作之外,工作队队员们坦言,家人对他们工作的支持很重要,“现在是与队友同行,但背后也有家人陪伴。”

行走在百余亩宽的田地里,一条能容两人同时行走的水泥路如中轴线,路的两边各自分隔了一条小水渠,渠水中流水潺潺。工作队队员谢锐勤边走边向我们介绍双莲村的基本情况,还不忘介绍不远处的长岗坡渡槽。“你看!那边是双莲村幼儿园和小学!”他喊住我们,一扭头,在左边的农田边,是当地的村小。

“当地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吗?”看到村小,我不自觉地想到农村“老龄化” “空心化”的问题。“当地产业逐步发展起来的时候,也是给年轻人更多选择之时,我想,他们才有可能留下来。”工作队也意识到人才外流的问题,他们坦言,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不能一蹴而就。

在谈话时,不远处一只白鹭振翅,从耕地里飞出。“等到傍晚时,还能在田地间看到一群白鹭飞上天! ”工作队向我们说道。对于工作队而言,“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农田生态美景,是自然的馈赠,也是乡村发展愈来愈好的一面。

现场评论丨乡村振兴智囊团,接续奋斗助推器

【策划】黄灿 姚燕永

【统筹】胡念飞 罗彦军 曹斯

徐勉   雷贤辉

【执行】郭其龙 秦文纲 张由琼  张哲

【记者】杨琼(见习)   王谢思齐(见习)  曹嫒嫒  吴扬

【摄影】董天健

【设计】谭唯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系自媒体平台,只提供交流信息,所有文章、贴子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我们将作删稿处理!